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协作共赢
提供优质的专业技术服务咨询、职业技能培训等综合服务支持!
计量员证书 內校员资格证 计量管理员培训 计量校准员考证 计量检定员考试 计量检测员报名 量规仪器校正员培训 内部校验员合格证 内部校准员上岗证 计量内审员岗位证 仪校员证书 计量工资质 计量师资格证书 计量证怎么考 內校证书哪里考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资格证 食品化验员证书 食品检验工培训 食品检测员考证 食品安全总监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 乳品检验员 油品检验员 化学检验员培训 水质检测员考试 化妆品检验员报名 微生物检验员证书 化验员上岗证 微检员证书 无菌检验员 卫生消毒产品检验员 医疗器械检验员 化学分析工考证 试验员 质检员 实验员 无损检测员 内审员 内部审核员 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员 金相检验员 力学性能检验员 材料成分分析工 环境监测员资格证考试报名 圣问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广州圣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通知 | 关于举办环境检测员资格认证空气环境监测员培训的公告-废气污染源监测操作全流程
第一部分:监测操作步骤与核心要点
阶段一:监测前准备
监测前准备工作是确保监测成功的关键基石,若准备不充分,极易导致现场出现各类错误,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方案确认与技术资料审核
· 步骤:
· 仔细研读监测方案或委托合同,明确监测目的,例如是为了评估企业废气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还是为了验证治理设施的效果;明确监测项目,涵盖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重金属等具体污染物;明确监测频次,如每日、每周或每月进行监测;明确执行标准,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标准确定污染物排放限值。
· 收集并审核企业的排污许可证,了解企业合法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收集工艺流程图,掌握企业生产过程中废气的产生环节;收集治理设施设计资料,明确治理设施的类型、处理能力和运行原理等。
· 要点:
· 确定监测因子:根据企业生产工艺和行业特点,明确具体监测的污染物种类。例如,化工企业可能重点监测VOCs和重金属,而火力发电厂则主要监测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 确定监测点位:依据技术规范,如HJ 75/76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确认采样位置是否满足“前3后6”的要求(扰动段后,弯头或变径前),以及《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确认采样位置是否满足“前2后4”的要求。同时,检查开孔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确保采样点位能够准确代表废气排放情况。
· 了解工况:明确监测时企业需达到的生产负荷,一般要求>75%,以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掌握核查工况的方法,如通过记录产品产量、燃料消耗量、设计风量等参数来判断生产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现场勘查与安全交底
· 步骤:
· 提前到现场查看平台、电源、采样孔设置等情况。检查平台是否牢固,能否承受监测设备和人员的重量;查看电源是否稳定,电压是否符合设备要求;确认采样孔的位置、尺寸和数量是否满足监测需求。
· 与企业进行安全交底,办理高空/动火/受限空间作业票,明确双方安全责任人。告知企业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确保双方人员了解并遵守安全规定。
· 要点:
· 安全第一:检查平台、护栏、梯子是否牢固,防止人员在监测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确认防毒面具、安全绳、气体检测仪(测爆、测氧)等安全装备完好,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如有毒气体泄漏、缺氧环境等。
· 可行性确认:确认采样平台是否便于操作,采样人员能否顺利到达采样位置并进行采样工作。检查采样孔尺寸是否足够,能否插入采样设备。确认电源是否可用,若现场电源不符合要求,需准备逆变器等设备。
仪器设备准备与校准
· 步骤:
· 根据监测项目准备并检查所有设备,包括采样仪、传感器、皮托管、采样枪、伴热管、滤筒、吸收瓶、气袋等。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有无损坏或故障。
·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要点:
· 气密性检查:对整个采样系统进行检漏,可使用肥皂泡法等方法,确保无漏气现象。若发现漏气,应及时排查并修复,防止影响采样数据的准确性。
· 仪器校准:
· 烟气分析仪:必须使用标准气体进行零点/跨度校准,并在监测结束后再次核查,漂移不得超过±5%。校准过程中,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 皮托管:检查系数K值,确保皮托管测量流速的准确性。可通过与标准流速装置进行比对来校准皮托管。
· 流量计:校准采样流量,保证采样体积的准确性。使用标准流量计对采样流量计进行校准,调整流量计参数使其测量值与标准值一致。
· 温度/压力传感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温度和压力的准确性。可将传感器放入已知温度和压力的环境中进行校准。
· 耗材准备:准备充足且已恒重/预处理好的滤筒、新的吸收液、气袋等,并做好标识。滤筒需在规定温度下恒重,确保其质量稳定;吸收液需按照要求配制,保证其有效性。标识应清晰明确,包括耗材名称、规格、使用日期等信息。
阶段二:现场监测操作
点位确认与平台搭建
· 步骤:到达预定采样位置,搭建安全、稳定的操作平台,连接设备电源。确保平台能够承受设备和人员的重量,且平台表面平整,防止人员滑倒。连接设备电源时,注意检查电源电压和极性,确保设备正常供电。
· 要点:确保设备放置平稳,避免设备在监测过程中晃动或倾斜。采样枪和皮托管能顺利插入预定深度,保证采样和测量的准确性。若采样位置较高,需使用合格的升降设备,并确保升降设备的安全性能。
工况核查
· 步骤:与企业人员共同核查生产设备及治理设施的运行工况,并记录各项参数。检查生产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治理设施是否开启并正常运行,如除尘器是否启动、脱硫脱硝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等。
· 要点:记录产品产量、燃料消耗、风机频率、治理设施电流/压差/药剂投加量等参数,确保工况稳定且符合监测要求。若工况不稳定,如生产负荷过低或过高,治理设施运行异常,应暂停监测,待工况稳定后再进行监测。因为不稳定的工况会导致废气排放情况发生变化,影响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测量烟气参数
· 步骤:插入测量设备,待读数稳定后,测量并记录烟气温度、动压、静压、流速、含湿量、含氧量等参数。将测量设备正确插入烟道,等待一段时间使读数稳定,然后记录各项参数。
· 要点:测量断面流速时,应进行巡测,根据断面大小确定测点数(通常≥4点),取平均值。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烟道内流速的分布情况。测量含湿量(如干湿球法)时,要确保达到平衡,即干湿球温度差稳定,以保证含湿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样品采集
· 步骤:根据监测因子安装相应的采样模块(滤筒、吸收瓶、冷凝装置、吸附管等),将采样枪插入预定点位,启动采样泵,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等速采样。例如,采集颗粒物时安装滤筒,采集气态污染物时安装吸收瓶或吸附管。
· 要点:
· 等速采样:对于颗粒物,必须进行等速采样。仪器自动跟踪或手动调节流量,使采样嘴入口流速等于烟道内该点流速。若等速采样不准确,会导致采集的颗粒物量不准确,影响监测结果。
· 采样时间/体积:确保采集的样品量满足分析方法最低检出限的要求,并保证代表性。根据监测因子和分析方法的要求,确定合适的采样时间和体积。
· 过程追踪:密切观察仪器读数,记录采样时间、累计体积、流速跟踪比(应在90%-110%之间)等。若流速跟踪比超出范围,应及时调整采样流量,确保等速采样。
· 防止冷凝:对含湿量高或易冷凝的烟气(如VOCs、SO₂),必须使用全程伴热系统(120℃以上),防止烟气中的污染物在采样过程中冷凝,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样品封存与标识
· 步骤:采样结束后,小心取出采样枪,关闭仪器。按要求取出样品(如滤筒、吸收液、吸附管),并进行密封、避光、低温保存。将样品放入专门的保存容器中,密封好,避免样品与空气接触。
· 要点:
· 防止污染与损失:取滤筒时使用无锯齿镊子,避免刮蹭滤筒表面,导致颗粒物掉落。吸收液要迅速转移并密封,防止吸收液挥发或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 清晰标识:样品瓶/袋上立即贴上标签,注明样品编号、点位、日期、项目、采样人等信息。标签应牢固粘贴,信息清晰可辨,以便后续样品管理和分析。
· 空白样:必须携带全程空白样、运输空白样等,以评估采样过程中的污染情况。全程空白样是在采样前打开样品容器,暴露在采样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密封;运输空白样是在样品运输过程中携带的未采样容器,用于评估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原始记录
· 步骤:在现场实时、准确、完整地填写所有原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工况、气象条件、仪器参数、采样过程数据、所有在场人员签名等。
· 要点:记录要清晰、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划改并签名)。确保记录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能够反映监测的全过程。原始记录是监测数据的重要依据,必须妥善保存。
阶段三:监测后工作
设备清理与运输
· 步骤:清理采样枪、管路,回收所有设备。将样品按保存要求及时送回实验室。用干净的布或压缩空气清理采样枪和管路内的残留物,防止残留物影响下次监测。
· 要点:防止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破损或混淆。使用专门的样品运输箱,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要求。对样品进行固定和缓冲处理,防止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碰撞损坏。
样品交接与数据分析
· 步骤:与实验室人员进行样品交接,填写交接记录。后续根据实验室分析结果和现场记录的烟气参数,计算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交接记录应包括样品名称、数量、编号、交接时间、交接人员等信息。
· 要点:确保计算过程准确,单位换算正确,并按要求进行基准含氧量/空气过量系数的换算。根据相关标准和公式,将实验室分析结果和现场记录的参数进行计算,得出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部分:现场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QC)
人员控制
监测人员需持证上岗,定期参加培训,熟悉标准和仪器操作。通过培训,使监测人员掌握最新的监测技术标准和仪器操作方法,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
仪器控制
· 定期检定/校准:所有关键仪器必须按周期送法定计量机构检定,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定周期根据仪器的类型和使用频率确定,一般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检定。
· 期间核查:在两次检定之间,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核查,确保性能稳定。期间核查可以及时发现仪器的漂移或故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维修。
· 校准气体:必须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并在有效期内。有证标准物质能够保证校准气体的准确性和溯源性,确保仪器校准的可靠性。
全过程空白样
评估从准备到采样结束全过程的污染情况。通过分析全过程空白样,可以了解在采样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引入的污染,判断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平行样采集
按规定比例采集平行样,用于评估采样的精密度。平行样是在相同条件下同时采集的样品,通过比较平行样的分析结果,可以判断采样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标气核查
采样前后用标准气体对烟气分析仪进行校准和核查,确保分析准确性。标准气体能够提供准确的污染物浓度,通过与标准气体进行比对,可以校准烟气分析仪的测量值,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原始记录复核
实行二级审核制度,现场记录由另一人复核,确保数据逻辑性、准确性。审核人员应仔细检查原始记录的内容,包括数据的合理性、计算的正确性、记录的完整性等,发现问题及时与记录人员沟通并纠正。
有效溯源
确保所有设备、标准物质都能溯源到国家基准。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溯源能够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和权威性。
第三部分:容易出错的地方及注意事项
工况不符
这是最大也是最常见的错误!未核实或工况不稳定(<75%)导致数据无效。在监测前必须严格核实企业的生产工况,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行,生产负荷达到监测要求。若工况不稳定,应暂停监测,待工况稳定后再进行。
点位错误
采样位置不符合规范(如在弯头、变径处,或开孔数量不足),导致样品无代表性。采样点位的选择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避开弯头、变径等气流不稳定区域,确保采样点位能够准确代表废气排放情况。
等速采样失败
手动采样时跟踪率不达标;自动仪器皮托管被堵塞导致测速错误。在等速采样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采样流量和烟道内流速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流量,确保等速采样。对于自动仪器,要定期检查皮托管是否堵塞,及时进行清理。
样品污染与损失
滤筒称重后放置过久或操作不当被污染。取滤筒时发生物理损坏或颗粒物掉落。VOCs采样时,伴热温度不够导致组分在管内冷凝吸附损失。吸收瓶连接错误导致吸收液倒吸或抽干。在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和损失。滤筒称重后应及时放入干燥器中保存,避免与空气中的水分和灰尘接触。VOCs采样时要确保伴热系统正常工作,吸收瓶连接要正确。
漏气
整个系统(特别是胶管连接处、滤筒夹座)气密性不佳,导致测量浓度失真。在采样前要对整个采样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无漏气现象。对于胶管连接处和滤筒夹座等容易漏气的部位,要重点检查,可采用涂抹肥皂泡等方法进行检测。
仪器未校准或校准错误
使用未经校准或过期的标准气体,校准方法错误。要严格按照仪器校准规程进行校准,使用有证标准气体,并在有效期内。校准过程中要按照正确的校准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记录错误
单位记录错误(如Pa记成kPa,℃记成℉)。采样时间、流量记录错误,导致最终计算样品体积错误。涂改原始记录,缺乏签名。在记录数据时要认真仔细,确保单位、数值等记录准确无误。原始记录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划改并签名。所有记录应有相关人员签名,以明确责任。
安全疏忽
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进入危险区域未进行气体检测,安全意识淡薄。在进行高空作业、进入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气体检测,确保作业安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安全意识。
废气监测工作责任重大,数据质量是生命线。务必严格遵守技术规范,细致做好每一步,保持严谨和负责的态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