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员证书 內校员资格证 计量管理员培训 计量校准员考证 计量检定员考试 计量检测员报名 量规仪器校正员培训 内部校验员合格证 内部校准员上岗证 计量内审员岗位证 仪校员证书 计量工资质 计量师资格证书 计量证怎么考 內校证书哪里考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资格证 食品化验员证书 食品检验工培训 食品检测员考证 食品安全总监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 乳品检验员 油品检验员 化学检验员培训 水质检测员考试 化妆品检验员报名 微生物检验员证书 化验员上岗证 微检员证书 无菌检验员 卫生消毒产品检验员 医疗器械检验员 化学分析工考证 试验员 质检员 实验员 无损检测员 内审员 内部审核员 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员 金相检验员 力学性能检验员 材料成分分析工 环境监测员资格证考试报名
企业计量管理员资格证培训校准内校计量员培训-设备校准管理规范与实施方案
一、引言
为确保公司生产、检测、试验等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设备校准管理规范与实施方案。
二、设备校准需求识别
2.1 哪些设备需要校准?
根据ISO/IEC 17025:2017的6.4.6条款,在下列情况下,测量设备应进行校准:
1. 当测量准确度或测量不确定度影响报告结果的有效性:例如,用于直接测量被测量的设备(如天平测量质量)、用于修正测量值的设备(如温度测量)、以及用于从多个量计算获得测量结果的设备。
2. 为建立报告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追溯至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
2.2 设备校准参数如何确定?
1. 无固定设置参数的设备:如天平、酸度计等,按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内容进行校准。
2. 有具体设置参数的设备:如水浴锅、烘箱、马弗炉等,需校准需要的参数点。一般由技术人员确定,但理论上只要岗位人员有相应能力,均可参与确定。推荐由检测员确定,技术负责人审核。
三、检定与校准周期的确定与调整
3.1 检定周期的确定
按检定规程的要求执行。
3.2 校准周期的确定与调整
1. 首次校准:参考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进行。
2. 后续调整:实验室自行确定,但一般尽量不要拉长超过一半周期(如检定周期为一年,校准间隔不要超过一年半,且中间需进行期间核查,保留相关记录)。
校准周期的调整应考虑设备的使用频率、精度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并由技术人员确定。
四、设备校准方案制定
4.1 校准方案内容
校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设备名称、型号、唯一编号。
2. 检测标准。
3. 校准参数及要求。
4. 检定/校准周期。
5. 上次检定/校准周期。
6. 计划下次检定/校准的最后截止日期。
7. 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
校准方案一般由技术人员确定,但理论上只要人员有相应能力,均可参与。推荐由检测员确定,技术负责人审核。
五、检定与校准供应商管理
5.1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
1. 评价供应商:包括营业执照、CNAS认可证书、资质范围(从CNAS网站查询)、服务价格、速度等。
2. 选择供应商:从评价过的供应商中选择,可能评价多家后选择一家。
5.2 供应商管理
1. 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册。
2. 服务评价与反馈:实验室人员对校准供应商的服务进行评价和反馈(如报告质量、效率、人员专业程度、售后服务等),每年进行一次再评价。
3. 供应商调整:对综合评分较低者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删除。
六、现场校准注意事项
6.1 环境与辅助设备要求
1. 确保环境满足要求:对环境有要求时,实验室的温湿度表等应是校准过的。
2. 确保辅助设备满足要求:如用到实验室的天平、容量瓶、实验用水等。
6.2 校准参数与活动监督
1. 准确完整提出校准参数。
2. 监督校准活动:及时获取校准结果,判断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3. 保留原始记录:如谱图等。
6.3 保密性与学习机会
1. 满足保密性要求:全程监督,避免校准工程师自行拷贝原始数据。
2. 向校准工程师请教学习。
七、校准证书检查与使用
7.1 校准证书检查
收到校准证书后,应检查以下内容是否齐全、无误:
1. 委托实验室名称、设备名称、型号、安装地址。
2. 校准依据、校准参数、环境条件(必要时)。
3. 校准用到的设备、校准时间、校准值、不确定度。
4. 页码、标识等。
5. 是否建议了有效期或下次校准日期(无约定,不建议)。
7.2 校准因子与校准值使用
1. 校准系数:用于乘校准结果。
2. 校准修正值:用于加校准结果。
3. 无需使用情况:如液相色谱等设备,根据校准数据判断整机符合后可不使用校准值。
八、检定证书数据使用
8.1 设备满足性判断
1. 判断设备是否满足检测标准:满足检定规程不一定满足检测标准,不满足检定规程也不一定不满足检测标准。
2. 判断设备级别满足性:防止计量部门判断错误。
8.2 设备变化趋势发现
与以往报告中的数据比较,判断校准值是否偏离越来越大、越来越不稳定,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调试维修或购买备用设备)。
九、找不到检定校准机构时的应对
1.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核查设备。
2. 进行比对试验。
3. 参加能力验证或测量审核。
4. 获取设备生产商的确认报告。
十、附则
10.1 解释权
本规范由设备校准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10.2 生效日期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设备校准管理规范与实施方案旨在为公司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设备校准管理框架,确保所有需要进行校准的设备均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校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